2013年10月27日星期日

一千萬的故事

賺一千萬元很困難嗎?答案是:「不難。」
但是,兩年內一百萬變一千萬就有點難度了
那五年變一億元呢?恐怕是很多人一輩子想也不敢想的目標
股票市場很奇妙,很多人因它傾家蕩產也有很多人以它安身立命,創造可觀的財富
現在有二位年輕人,他們不到三十五歲,股齡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,
空頭市場經歷過,多頭甜頭也嘗過
最重要的是,他們把從股市賺到的財富留了下來,為自己創造倍數成長的身價
相信大家都很有興趣讀他們的故事,雖然他們年紀很輕
但是,從他們的經驗中可以學習的投資邏輯很清楚
操作模式、過程也很簡單,同樣身在股海,
希望你是順利上岸的下一個千萬富翁/富婆、或者是億萬富翁/富婆。

「兩年內一百萬元變成一千萬元。」這咁有影?這可不是在變魔術,
前眾銀投顧總經理張獻祥,五十九年次,今年三十二歲,
真的在短短兩年內賺到第一個一千萬元,而且只操作四檔股票。

成功祕訣:不貪、懂得等待,忍受寂寞與孤獨許多年輕人踏入社會之初,往往都會為自己的人生定下一個目標:「我要在三十歲以前賺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。」「我要在四十歲賺到人生的第一個一千萬元。」希望自己在某個年紀中賺到某一筆錢,然後可以提早退休,只是目標人人會定,真正達成的卻是寥寥無幾,而張獻祥就是那少數之一,他的祕訣是「不貪,懂得等待,並且還要忍受寂寞與孤獨。」

張獻祥在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進場時,正巧碰到股市的空頭,股市從四月的一萬多點一路下探到十一月的六千多點,並且持續走低,中間碰到九十年第一季反彈,也遇到歷年來最大的空頭美國九一一事件重擊,股市跌至歷史低點三四一一點,張獻祥的資產卻逆勢上揚,從一百萬元迅速累積至一千萬元,並且在今年初買了一輛車,來嘉獎自己。

張獻祥在小康家庭長大,父親只是一個平凡的公務員,家裡有三個小孩,他是家中長子,妹妹已經結婚,而弟弟還在就學,他跟很多人一樣,不僅沒有得到上一輩的庇蔭,還要負責家裡的經濟重擔,所有的錢幾乎都是一點一滴掙來的。「有錢才能讓人變得安定。」他說。

政大企管系畢業的張獻祥,於八十三年考進國泰人壽投資部,在三百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,也開始了他的投資生涯。張獻祥說,身處在國內最大的金融機構,很多股市消息都會在這裡集結,自然自己的投資也會跟著消息走,第一支股票新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的。

八十五年張獻祥因為母親身體的緣故,離開國壽,回到台中工作,考上證券分析師執照後,在渣打銀行台中分行擔任投資顧問,負責台中,高雄兩地的海外基金的業務員訓練及協助客戶進行資產配置。

聽消息、問明牌、每日搶進這種操作手法並未累積財富

張獻祥以前的股票操作跟許多菜藍族一樣「聽消息,問明牌」,由於台中的生活步調比台北慢,工作也很輕鬆,以他的薪資來說,過得算是舒服,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操作股票,因此,他常常打電話給以前國壽的同事及證券相關人士問「明牌」。

回台中工作的四年中,張獻祥幾乎每天盯著盤面看,只要一有風吹草動他就殺出,一有消息就搶進,一天最多可以進出二十次,一年若有三百個交易日,他可能買超過一百五檔股票,操作相當頻繁。

但是這樣的操作手法,並沒有為張獻祥累積多少財富,八十九年八月,在他決定北上到眾銀投顧擔任總經理之前,他結算了他四年來的投資成績,財富只增加了二○%,也就是從一百萬元增加成一百二十萬元,比當時的一年有六、七%的銀行定存利率,四年還有二四%利息收入少。

「我覺得很奇怪,我也曾經買過漲一,兩倍的股票,我自認我的消息滿準的,飆漲的被動元件股票我也有抓到,為什麼結算才只有二○%?」北上後,張獻祥仔細檢討原因,發現就是因為進出非常頻繁,其中一支賺一、兩倍,往後的幾支可能賠掉五○%,就這樣周而復始的賺賺賠賠,最後只剩下一百二十萬元了。「這還是不錯的狀況,如果融資早就賠光了!」

「股票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訊息太雜,原本這支股票好好抱的話,可以賺進一、兩倍,但也因為你賺到了,對人家報的下一支股票就更有信心,往往就是賠錢的開始。」張獻祥說,每個人了解訊息的程度不同,而且訊息到達你身上時,可能已經是第四手,股票早就漲過了,此時進場就會套在高點。
持股在精不在多 
會到眾銀投顧上班,張獻祥看上的並不是薪水,薪水還比原先的少,他在乎的是這裡的團隊,以及可以親自拜設公司,得到公司的第一手消息,他也歸納出一投資邏輯:「持股在精不在多。」

「當時我已經三十歲,我人生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希望能夠賺到一千萬元,但是我沒有很錢,資產只有一百萬元,若十支『明牌』都要買,除非十支股票都很準,每支的報酬率都相同,資產才有可能成倍數增加,否則平均報酬率會變低。」張獻祥說。

八十九年十月,張獻祥跟眾銀的投資團隊決定各自拿一百萬元出來作一個「實驗」:以兩年為限,運用融資交易兩倍的槓桿原理,讓投資金額從一百萬元變成二百萬元;每年限買兩檔股票,每次只投資一檔股票,每檔股票只要報酬率達到三五%就獲利了結;四次之後本利是八百三十五萬元,接下來金數以現金買進第五檔股票,報酬設定二○%,一千萬元的目標就賺到了。

從八十九年十一月著手進行這個實驗起,到九十一年三月止,只經過了一年又五個月的時間,張獻祥已經完成了這項「壯舉」,順利得到一千萬元。

八十九年十一月,張獻祥拿著他從房貸借的一百萬元來操作,第一支買進的股票是復盛,進六十張,每股成本三十三元,共百九十八萬元。兩個月之後,也就是九十年一月,將復盛以四十五元賣出,每股獲利三六%,淨賺七十二萬元,其身價變為一百七十二萬元。

九十年二月,張獻祥再以全數資金用融資方式買進第二支股票──特力一百七十張,每股成本19.8(十九點八)元,共三百三十六萬六千元。在九十年四月,又將特力以二十八點五元賣出,每股獲利四四%,淨賺一百四十七萬九千元,張獻祥的身價增加至三百一九萬九千元。

九十年十月融資買進堤維西四百五十張,每股成本十三點二元,共五百九十四萬元,十一月以十八元賣出每股獲利三六%,共得八百一十萬元,獲利二百一十六萬元,其個人資產增加為五百三十五萬九千元。

第四次是在九十一年一月,再用融資以每股四十二點二元,買進億豐二百四張,共一千零一十二萬八千元,又在九十一年三月以每股五十七元賣出,每股獲利三五%,獲利三百五十五萬元,現在,張獻祥身價已經變成八百九十萬元了,張獻祥正在積極找尋找下一檔獲利二○%的股票,讓這項實驗正完成。

事實上,除了原本的一百萬元「實驗」資金外,張獻祥還有另一筆七、八十萬元的現金,供作急需用,即使投資賠光了也沒關係,若看準機會,他會拿這筆資金進場,他陸續操作過宏易與群光之後,獲利也不錯,因此兩筆資金加起來,張獻祥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「千萬富翁」了。

張獻祥投資邏輯:不貪,且要聚焦
「這實驗的投資邏輯很簡單,是一個複利的概念,只是我把複利的利率水準拉高,期間縮短。」張獻祥的投資邏輯是要「不貪,且要聚焦」。

不過人性畢竟是貪婪的,每個人都喜歡享受天天漲停板的樂趣,不喜歡等待。張獻祥所選的股票,不一定永遠會成為盤面強勢股,例如前陣子盤面每天漲IC,DRAM類股,完全跟張獻祥的投資組合不同,「別的股票已經在飆漲,我的股票還在那邊晃,你說我能不心癢嗎?」但張獻祥還是不斷告訴自己要忍住了。

「有很多例子是,等到我跑到另一邊去追高時,偏偏遇到高檔休息,輪到跑掉的那邊開始動,就這樣持續的『抓龜走鱉』我的股票就會一直在高檔整理,資產也不會前進。」張獻祥說。

張獻祥克制「心癢」的方法,一是少盯盤,拒絕盤面的誘感,其次,是找人聊天,若現在漲台積電,他就找一,兩個沒買台積電的人聊天,證明他不買台積電的邏輯是對的。另外,找一些投資嬴家的書籍,如彼得林區與華倫巴非特的選股自傳,放在自家的床頭,在迷惑時翻一翻,安定他的心靈,讓他不要去市場「瞎攪和」。
遵循過去嬴家的足跡前進

「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夠從一百萬元變成一千萬元,中間一定有很大的困難度,而找能提供正確訊息的『協力者』,才是幫助我完成這項計畫最重要的關鍵。」張獻祥說。

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張獻祥身處在證券業,可以隨時拜訪公司,了解執行長的投資理念。張獻祥認為,「每個人應該在生活周遭的親友找一些在上市上櫃公司上班的人,或是找到在證券界工作的人,以求得到最最正確的訊息。」

「要找到可以信賴的人,是需要經由時間的累積,必須常常檢驗這位協力者的準確度,他講了次,有多少次是正確的,如果他經常都對的話,我就知道下一次我要找誰。」張獻祥點出正確協力者的重要性。

完成創造一千萬元財富目標 張獻祥邁向下一個千萬計畫

「世界上有三種人,一種可以自己開創一種模式,來引領風騷;第二種人是沒有那麼聰明,但他會找一個追隨者,循著他的模式走;第三種則是不知不覺者,只會跟著看,而不去做,甚至走反方向的。」張獻祥自認自己是第二種人,追循過去嬴家的足跡前進。

「時間的等待與聚焦,絕對會讓你創造財富。」張獻祥在完成一千萬元旳目標之後,另一個一千萬元目標也正在啟動,他先將獲利的九百萬元放在債券基金與未上市股票,拿出一百萬元本金繼續以同樣模式達到一千萬元目標,至於一億元的目標,他目前還在思考方法,要等到找到方法後,目前的資產結構才會啟動。至於尋找方法需要多少年時間?張獻祥說,「沒關係,三、五年我都可以等,因為我還年輕,我有的是時間等待。

9 則留言:

  1. 對模式有信心,為何到賺了一千萬時要把九百萬放到債券,又由一百萬再開始呢?奇怪。

    看了一半才知道一千萬是指台幣,即三百萬港元左右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他自己也沒有信心這是一個可持續的投資/機贏大錢方法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對,他信心仍不足,且要看市況。

      刪除
  2. 我很同意應該不貪,不過實在無法把他的實際操作形容為「不貪」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他不貪的意思應是不天天做買賣貪即日昇跌,另外是定了脹約35%便要沽。

      刪除
  3. 故事係好吸引,但期間只要買錯一隻股票,結局就完全唔同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