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9日星期一

入返啲貨先

直至正午12點, 恒指連兩萬六都穿埋, 國企就冇咗470, 入返少少貨都應該冇人鬧卦?


1288 $4.10
3818 $1.95


恒指 25,949.30
-714.57 (-2.68%)
國企 12,617.70
-470.49 (-3.59%)
上綜 4,035.48
-157.40 (-3.75%)
上A 4,227.06
-164.85 (-3.75%)
-------------------

食LUNCH時見到跌咗一千點, 成手貨但竟然有好興奮既感覺, 可能太肚餓喇. :D

-----------------

收市:
恒指 25,966.98
-696.89 (-2.61%)
國企 12,694.66
-393.53 (-3.01%)
上綜 4,053.03
-139.84 (-3.34%)
上A 4,245.47
-146.44 (-3.33%)


  港股成交   1,861.26億
滬股成交   9,042.71億

2015年6月27日星期六

三個窮人的故事

從前,有三個貧窮的人。一個理發師、一個裁縫,還有一個是鞋匠。

清晨起來,店鋪開張了,但是他們三個人的小店卻生意冷清。因為顧客們看到他們凌亂的頭發和胡子、滿是皺紋髒乎乎的皮鞋,還有破了洞的衣服,覺得很邋遢,於是連進來坐一下都不肯。

正午的陽光下,三個人各自蹲在門鋪前發愁。各自心想:手裡只剩下2塊錢,晚上一家老小的伙食費都不夠,怎麼辦?

還是理發師聰明。他先拿出一塊錢到了裁縫鋪,把衣服補好,熨得筆挺;再拿出一塊錢,到了鞋匠那裡,鞋匠精心的為他把鞋子擦得锃亮。收拾完畢,理發師站在了自己的店鋪門口,顧客們看到這麼精神抖擻並且干干淨淨的小伙子,都到這裡來剪發。雖然他花了2塊錢,但是開張營業了。

裁縫和鞋匠看到後,十分羨慕。於是裁縫先到理發師那裡花一塊錢理了發;然後去鞋匠處又花了剩下的一塊錢,把皮鞋擦亮。收拾完畢,顧客們也陸續的上門了。

鞋匠看到他們都開張了,終於決定如法炮制,先去理發師那裡花了一塊錢把自己的頭發弄利落,又到裁縫鋪花了一塊錢補好了衣服。終於顧客也來光顧了。

傍晚時分,三個人湊在一起聊天,發現每個人手裡都有5塊錢,但是新顧客只來了3位。這是怎麼回事呢?三個人左思右想,突然間明白了,每個人原本手裡有的2塊錢在三個人之間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各自的口袋裡。

--------------


註: 發 = 髮



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

轉載(末段頗有意思)

一個真實的現金流故事

我最近與一個朋友吃飯,他告訴我他自己投資的經歷,這是一個真實的、成功的投資案例:
我的這個朋友應該算是香港的中產階級吧,兩夫婦很年輕,都有一份工作,收入還算不錯,結婚前,他們買了一間新房,每個月供一萬余元,生活也算安穩。在沙士(2003年初)前,他在朋友介紹下讀了羅伯特.清崎的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系列圖書,發現自己買房子原來是買了一個負債(清崎先生把能增加現金流入的資產才定義為資產,而使現金流出的資產,他認為實際上是負債。不是嗎?借了銀行一大堆錢,我猜至少有一百多至兩百萬吧,每個月還得准時向銀行還本付息,這不是負債是什麼)。他“覺悟”之後,說服妻子,在最低潮的時候(沙士期間)把新房子賣了,扣除銀行的貸款後,只剩下40來萬港元(應該是“虧”了不少)。他就用這40幾萬買了一個很舊的房子,並把它間隔成四間房,分租給別人,月收入6,000元,自己則去另租一房子居住,每月租金5,000元,這樣下來,他的資金馬上寬裕起來,現金流增加了,每個月不用再付“供樓款”一萬多元,而且還有另外一千元的收入。嘗到甜頭之後,他們把原來用於“供樓”的錢存起來,再買類似的房子投資,三年下來,他們已經變成擁有三個物業的業主了。

聽了他的介紹,我自己除了自嘆不如外,亦感獲益良多:

一、我們自己在閱讀投資理財的書籍後,對於一些認同的投資理論,往往都停留在口頭上,並沒有將之付諸實踐。這很多時候是因為對投資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過於擔憂,像這樣買舊樓收租一類的投資我也想過,但怕麻煩:怎麼找這種投資的房子呢?舊房子漏水怎麼辦?電線霉爛了、短路了怎麼辦?收不到租金怎麼辦?等等。但我的這位朋友卻敢於實踐,積極地去找樓盤,找經紀,買到房子後,確實也出現過不少問題,但都在經紀的幫助下,一一解決了,他自己也在實踐中學到了做這行的許多知識,積累了不少經驗。他說搞多了,無非就是那麼幾個問題,這些問題做起來,其實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困難。
二、我以前跟別人講課時曾說過,學習投資理財的開始,不是投資知識,而是儲蓄。現在我發現自己的說法並不完全,單說儲蓄並沒有涉及目的,所以我現在覺得應該把它說成是:學習投資理財的開始是學會儲蓄資本。因為太多的人,儲蓄得來的錢不是拿去投資,而是拿去消費(例如買汽車)了。

從投資理財的角度看,我們在生活上應該十分注意自己的“享樂成本”或稱“享受成本”。這個詞是我自己編出來的,不知對否,我給它的定義是我們享受某種消費時所付出的成本,這個成本往往是我們投資的資本。我要說的意思是:當我們享受自己的消費(享樂)時,我們其實是在消耗著我們自己辛辛苦苦儲蓄下來的“資本”,這是一個隱性的成本,這個成本的消耗,將使我們今後的收入為零,因為你把資本消費掉了,它就再也不會為你帶來收入了而這一成本的節約,卻可帶來未來復利增長的收入(其收入之大可能超出你的想像)。這就是巴菲特一直開舊車、住舊房的緣故吧。如果我們把享樂成本的概念引入投資理財,那我們在投資時是要和自己“鬥爭”的,因為這多少總會和自己的利益發生衝突,像我的這位朋友那樣:1、得虧錢賣房子,自己的帳面出現了虧損;2、自己沒有自己的房子住,得出去租房;3、用一個好房子換成一個“破房子”,被人恥笑等等。我們是擠掉一些自己的享樂而投資呢?還是繼續我們的享受(消耗我們的資本)?這是我們平衡眼前利益與將來利益的一個難點,看來投資理財要能成功。關鍵還是要戰勝自己。但千萬別把你的資本隨便消耗掉。

2006年8月14日









(http://jinghuacai.pixnet.net/blog/post/48983808-%E4%B8%80%E4%B8%AA%E7%9C%9F%E5%AE%9E%E7%9A%84%E7%8E%B0%E9%87%91%E6%B5%81%E6%95%85%E4%BA%8B)

2015年6月25日星期四

境界(2)

今天戴著89元的近視鏡, 穿上參賽送的跑衫, 39元運動長褲, 10元襪子, 75元的行山鞋, 最昂貴是手中千六元的小米最新手機.

以上大部份是淘寶人民幣.

天下著雨, 有傘沒用, 完全感受著境界!

若你認為我是傻子, 孤寒, 愛捱, 不懂享受人生, 又或是留錢放進棺材. 悟! 打個比喻: 可能你喜歡收藏古蕫, 郵票, 但你不會用它來換東西享受, 因為你已在享受生活中. 最后說不定也全放進棺材.

財富不一定要拿來用, 因為收集已是一種樂趣, 正如每個人也喜愛儲藏不同的東西, 對我來說也可能是垃圾呢! :D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七豐收:

880 3/7
005 8/7
3328 10/7
173 22/7
939 24/7
1288 24/7
3988 29/7
1398 30/7
3968 31/7
3618 12/8

2015年6月24日星期三

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

答案

從前,普陀山上有座廟,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,他們師徒二人在寺廟中相依為伴。

有一天,老和尚給小和尚出了一個問題:「一個愛清潔的人和一個不愛清潔的人一同從外面回來,是愛清潔的人先去洗澡,還是不愛清潔的人先去洗澡?」

小和尚搔了搔頭皮,迅速地答道:「當然是不愛清潔的人先去洗澡,因為他身上髒得很。」
 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,未置可否。

小和尚以為自己回答得不正確,又馬上改口說:「一定是那個愛清潔的人先去洗澡。」

老和尚問:「為什麼?」

小和尚胸有成竹地說:「那還不簡單,愛清潔的人有愛洗澡的習慣,不愛清潔的人沒有愛洗澡的習慣,只有愛清潔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。」說完,小和尚等待師傅的誇獎。

出乎意料的是,老和尚不但沒有誇獎小和尚,還說小和尚沒有悟性,小和尚更加莫名其妙了。

「兩個都得去洗澡,愛清潔的有洗澡的習慣,不愛清潔的需要洗澡。」小和尚只有這樣回答了。
 可師傅的臉色告訴他,又錯了。

小和尚只剩下最後一個答案,於是怯生生地回答:「兩個都不去洗澡,原因是愛清潔的人很乾淨,不需要洗澡,不愛清潔的人沒有洗澡的習慣。」

他剛說完老和尚滿意地說:「其實,你已經把四個答案都說出來了,但你每次都認准一個是正確的,你的答案是不全面的,因此,單單拿出一個都不是正確的答案,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,尤其是在與人交往中,有時並非因為做得不對,而是沒有全面地考慮問題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,一個問題並非只有一個答案。」

修身養性:生活中的問題,並非只有一個答案,所以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固定的答案而去爭辯是非。

2015年6月6日星期六

孝順仔

2015年6月6日,正是本blog的五週年紀念。


跟大家分享另一話題:今天是某股票的收息好日子(其實是昨天,但今天才在戶口反映),我們特意找來自由外母下午茶給她派息,她事前是不知的,一向也不清楚自己有多少股票,主要由自由嫂為她月供,只知道每年有十多次收到利是封,她會像中獎一樣戰戰兢兢地看有多少,由於月供的基數增加,每次也有驚喜。今天她提議付賬,最后卻給我搶先了,她追著說我反口,最后她妥協了,原因很簡單,我說自己今次的股息其實是她的十倍呢!

我也有替自由爸媽儲股票,自由爸比較有主見,愛向自由下達指令買賣財演股,自由媽則完全不懂,會由自由決定,成績如何?當然她比自由爸好很多。近年我已幫自由爸把部份垃圾股轉為收息股,每年也有十多次的收息日,他說收息比生果金還要多呢!他已越來越相信自由的收息論了。

看來收息論也有其他作用,要孝順父母不一定要給錢,為他們制造現金流才是王道。